TEL:

聚力攻坚突破全力推动美丽荆门建设!

时间:2025-07-12 来源:新闻资讯

  4月24日下午,荆门市“提升干部素质 聚力攻坚突破 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(第三场)举行,本场发布会聚焦《荆门市2025年美丽荆门建设攻坚突破实施方案》,介绍了荆门市推动美丽荆门建设走深走实的举措和有关情况。

  发布会上,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孙文力介绍了荆门2025年美丽荆门建设攻坚突破进展情况。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鲁修文,荆门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吴祥军,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、总工程师郑军,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吴翔分别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。

  发布会上,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孙文力介绍,今年初,市委、市政府将美丽荆门建设列入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“七个攻坚突破”的重点范畴,制订的《荆门市2025年美丽荆门建设攻坚突破实施方案》,直面当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突出短板、痛点,从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、持续提升水环境质量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、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、深入推动美丽荆门建设全民行动五个方面,系统谋划实施18项攻坚突破任务和38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,推动生态承载力整体提升,并确定了今年的重点目标。

  2025年,PM2.5不高于41g/m,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81.3%,重污染天不高于6天;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分别达到87.5%、90.9%以上,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,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%;完成化学需氧量、氨氮、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减排目标;努力完成“十四五”碳强度下降19.5%目标。

  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突破。加快创设 “绿色标尺”,初步建立了“绿色标尺”指标体系。积极推动“三大结构”调整,推进落后产能淘汰,全市101台2蒸吨/小时及以下生物质锅炉全部淘汰,淘汰燃煤热风炉16台、停用8台,淘汰一段式煤气发生炉2台。构建新型能源体系,一季度,分布式新能源累计装机规模达193.11兆瓦。推进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,一季度铁路货运周转量32.1亿吨公里,全省排名第2。狠抓大气污染源头防控,累计完成47家B级及以上企业环境绩效提升,完成163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。

  推进水污染防治攻坚突破。开展美丽河湖建设。编制《荆门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》,谋划项目22个,总投资17.3亿元。漳河水库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。加强长湖流域综合治理。完成建成区334.56公里管网排查、修复结构性缺陷997处,7处城市黑臭水体全部销号。一季度,长湖水质为Ⅱ类。推进长江高水平保护,61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、验收销号558个,销号率90.14%。强化重点流域水质提升攻坚,完成天门河流域屈家岭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,竹皮河流域排灌分离等项目,完成漳河阳光沙滩违建拆除。

  推进土壤及农村污染防治攻坚突破。加强农村“厕污垃”全覆盖治理。累计完成724个行政村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,治理率53.08%。全市105条农村黑臭水体已累计完成治理78条。完成农村改厕38.7万户,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8%以上,实施垃圾分类行政村715个,占比53%。抓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。完成20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腾退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。完成21宗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管控,剩余3宗正在开展初步调查,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,累计投入资金5.3亿元,388家废弃矿山已完成治理315家,治理面积1420公顷。

  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个无害化磷石膏矿山生态修复试点项目,一季度,全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为58.3%。对11个工业园区及220家重点化工公司进行水污染风险隐患排查整治,察觉缺陷192个、完成整改138个。全市231项环保督察整改任务,已完成整改182项,1项提前完成整改,其余48项均按序时进度推进。

  数据显示:一季度,全市PM2.5浓度为63.5g/m,同比下降3.2%;优良天数比例68.9%,同比增加3%。一季度,全市国控、省控优良断面占比分别是87.5%、90.9%,劣Ⅴ类水体比例为0,县级以上水源地优良率100%,达到省定目标要求。

  坚持高水平保护,营造自然秀丽环境之美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。督促京山市充分的利用精细化管控措施,持续推进“净尘”行动,狠抓秸秆禁烧防控工作,确保优良天数比例不低于90.4%,京山市城区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%。开展美丽河湖建设,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,确保国、省控断面(7个)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%,京山市城区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保持100%。打好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,京山全域无污染地块,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%。

  坚持高品质建设,营造宜居善治城乡之美。提倡绿色出行,优先发展公共交通,实现公交车新能源率100%;倡导绿色生活,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、资源化建设。纵深推进“清洁家园”行动,提升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,确保京山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达到197个。发挥省级“森林城市”优势,持续推进“绿满京山”行动,让森林变成水库、钱库、碳库。

  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,营造绿色低碳经济之美。以网球运动为重点,推动文体旅深层次地融合。以数智赋能为抓手,加快包装机械、锅炉辅机、物流搬运三大产业绿色低碳转型。以光伏锂电为核心,带动新能源成长壮大。以绿色稻米为牵引,叫响生态农产品“京”字招牌。统筹推进生态农业发展,让生态成为京山农产品的显著标识。

  构建荆门市重点行业绿色标尺评价体系,为实现荆门市“4211”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、构建湖北省战略支点“51020”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。

  总体思路是,围绕我市化工、农产品加工、新能源电池、汽车与智能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,以荆门全市规上工业公司为对象,选取家具制造、无机磷化工、电池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,针对不同工业公司大气污染物排放特点,考虑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、生产产值、环保绩效水平和能耗等情况,设置“绿色标尺”,分行业对企业情况做评价,分为优秀、合格、不合格三个等次。对评价优秀的,从政策、资金、项目、技术等方面予以支持发展,并从中选取“标杆”企业;对不合格的,逐步予以淘汰。新改扩建项目需按“标杆”要求做建设。从源头上为优化生产力布局、产业转型升级、招商引资落地提供衡量标准。

  发布会上,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、总工程师郑军介绍,长湖是我省第三大湖泊,也是我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。针对长湖水质污染问题,近年来,我市以坚决的态度、针对性的举措、积极的行动,推进长湖综合治理工作走深走实。2023年、2024年长湖辖区段水质达到并保持在地表水Ⅲ类,2025年1至3月平均水质为Ⅱ类,达到甚至超过省考核要求。

  协同治理,构建跨区域共治新格局。率先建立“四级湖长+跨界联席”立体化治理体系,纵向上,构建起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湖长联动机制。横向上,与荆州、潜江两地协同制定《长湖保护条例》,开创全国跨市域湖泊协同立法先河。

  截污控源,筑牢污染防治主阵地。开展全域污染排查整治,完成建成区管网排查,修复结构性缺陷997处,城区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8%;完成全流域232个入河湖排污口排查溯源,并同步开展整治。长湖主要污染物浓度同比下降26%。

  生态修复,重塑湖泊生命共同体。实施唐林河、后港污水处理厂等人工湿地系统工程建设。完成长湖退垸还湖工程。监测显示,越冬候鸟种群数量增加40%。

  长效管护,创新智慧治水新模式。2024年发放生态补偿金860万元,引导14处养殖场主动退养。引导沿湖(河)群众参与护湖(河),累计发放生态公益岗位补贴1200万元。

  开展美丽河湖建设示范创建。一方面,科学编制《荆门市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方案》,另一方面,积极制定并贯彻《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》,开展漳河水库治理与保护三年攻坚行动。

  强化重点流域水质提升攻坚。完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机制,与周边地市州建立了跨市域重点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。市内实行跨县(市、区)流域生态补偿全覆盖,压实地方政府责任。2023年、2024年,全市国、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%,优良断面比例分别达到93.8%、95.5%,超额完成国家、省下达的考核任务。

  “泥巴雨”是由强沙尘天气与降水共同作用形成的。今年我国总体呈“暖干”气候特征,蒙古国及我国北方地区沙源地持续干旱、地表覆盖不足导致强沙尘暴。今年三四月份以来,西北方向强沙尘暴多次随大风一路南下,影响了湖北等全国18个省份。

  我们要最好能够降低外出,关闭门窗,使用空气净化器;外出时佩戴口罩,尽可能的避免皮肤非间接接触泥浆;回家后及时清洗面部和衣物,饮用清水缓解咽喉不适;驾车时开启内循环,保持低速以确保安全。

  目前,累计完成78条,剩余的27条治理水体已完成清淤疏浚,正在进行控源截污与生态修复。

  从治理效果看,治理前,水体普遍呈黑褐色,透明度不高,溶解氧超标,异味明显;治理后,水体得到明显改善,达到黑臭水体治理标准,问卷调查群众满意度达90%以上,成为广大居民的水源塘、幸福塘、经济塘。孙桥镇花苑台村通过治理黑臭水体,打造成为了“水清、河畅、岸绿、景美、人欢”的美好景观,为美丽乡村生态画卷增色添彩。

  发布会上,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吴翔介绍,近年来,市生态环境局深入贯彻国家、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,主动将执法工作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一体推进,实行“普法宣传教育引导告诫说理行政处罚监督整改”渐进式执法模式,助力优化营商环境,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实施人性执法,彰显文明执法温度。2024年实施点对点预警提醒920余次。2023年率先出台《推进全市生态环境领域文明人性执法工作的实施建议》,明确4个方面从轻或者不予处罚情形,提出12项具体措施。实施差异执法,凸显精细服务柔度。在保持执法工作“方向不变,力度不减”基础上,对清单内企业以非现场监管为主。对首次发现环境问题企业采取约谈提醒机制,要求限期改正。对群众身边关切、蓄意恶意、污染情节严重违法问题从严惩治。实施规范执法,增强公正监督管理力度。推进“全流程”规范执法,将全年执法项目纳入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,实行一次进门“一查清”“体检式”执法。实施数智执法,拓展高效监管广度。强化科学技术赋能,逐渐完备市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监管平台功能,推动监管数据整合共联共享,实现了以“自动监测、视频监控、用能监管、走航监测、无人机巡查、大数据分析比对”为支撑的非现场监管手段,数智化执法效能得到了有效提升。(记者杨涛苏克环)

  ①荆门新闻网 独家稿件声明:该作品(文字、图片、图表及音视频)仅供本网站使用,没有经过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,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  ②本网转载别的媒体稿件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,且不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意味着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别的问题,请尽快与本网联系,本网将依据国家相关法律和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。

  2025荆门(深圳)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暨厚道荆门文旅推介活动举行

  主管:荆门市委宣传部主办:荆门日报社承办:荆门新闻网编辑部技术上的支持:荆门掌控传媒有限公司

  地址: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新区天鹅路65号荆门传媒中心A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